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唐红丽/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唐红丽 通讯员常嫦)11月20日-21日,人民日报社、清华大学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七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在京举办。
本届年会由论坛开幕式、2020应急管理峰会、治理创新经验交流会、2020城市安全管理峰会等单元组成,会议为期2天。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嘉鸣,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郑国光,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等政产学研各界嘉宾300余人出席会议。
新时代的应急管理使命
年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国家部委与地方领导以及企业家代表等70余位嘉宾发言,为构建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贡献经验和智慧。
在论坛开幕式单元,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嘉鸣,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郑国光,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等发表主题演讲。
辜胜阻在致辞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一要防范化解特大安全风险,提高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一体化、体系化水平。二要加强技术支撑和能力建设,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三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赵嘉鸣提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更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第一,关键时刻,关键在党: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第三,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形成系统方法。牢固树立“大应急”的系统理念、综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向波涛谈到,在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快速发展进程中,清华大学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充分发挥在学科、科研、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致力于开展深入系统的国家治理和应急管理理论研究、智库支撑和工程技术实践工作。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思考谋划并付诸行动,努力为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献技出力。
郑国光认为,新时代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二要坚持预防为主,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打造智慧型运营管理现代化体系;四是坚持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安全发展命运共同体,协同推进世界各国提升重大安全灾害事故的风险防范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范维澄在主题演讲中谈到,深刻认识统筹发展与安全意义重大。全面推进国家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引领、管理提升、文化培育三足鼎立支撑模式,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完善健全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推动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规范建设,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建立与公共安全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系统的标准体系;着力加强全社会安全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公共安全智慧化水平,增强国家和城市的安全韧性。
在课题成果发布环节,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等领导同志启动发布式。据介绍,《中国之治的实践样本——2020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课题报告为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发起的“国家治理创新经验”课题调研项目成果年度总结集成,内容涵盖党的建设、生态文明、精准扶贫等重大主题,由权威专家、学者型领导多角度、多层面对《南阳市运用“有解思维”破解脱贫攻坚战难题》等20个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总结、理论提升,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地方经验与案例参考。
《2020中国应急管理发展研究报告》由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与人民论坛杂志社共同研究撰写,报告共分为七篇,分别是发展改革篇、创新研发篇、融合协同篇、国际经验篇、案例实践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和趋势研判篇,为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言献策,贡献思想智慧。
聚焦发展与安全核心主题
在“国家治理高峰论坛2020应急管理峰会”单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灾害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郑静晨,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宏永等分别作主题发言。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教育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苏国锋,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柴俊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科技委主任、研究员曲国胜,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应急协调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红旗,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黄全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校企合作创新发展联盟副秘书长李德明,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梁光华等出席会议。
郑静晨谈到,党和国家对防灾减灾高度重视,作为医务工作者,救灾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救人,救人是抢救生命,减少伤残。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国际救援,看上去是一支救援队,实际上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如装备、救援能力、管理能力等。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加强装备与现代管理体系等综合研究。
袁宏永认为,科学技术是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关键所在,要用好现代科技,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的手段。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及信息化建设,新时期要从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全国重点应急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特重大灾害指挥现场协调保障系统、应急救援航空调度系统等方面构建好第二代应急信息化平台,从而全面提升应急管理预警能力、决策能力和救援能力。
在高峰对话环节中,与会嘉宾分别围绕“新时代应急管理与中国制度优势”“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技强国与应急管理科学化”“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平安中国”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发表了深刻见解,为加快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献计出力。
共同探讨“中国之治”密码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成要素和重要基石。在“国家治理创新经验交流会”单元,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刘福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琦,河南省南阳市副市长李鹏,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原副巡视员刘剑辉等围绕“中国之治与实践创新”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就基层治理创新、制度优势与基层治理效能转化等提出了诸多可行性建议。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心和难点均在基层。要提升创新国家治理能力,对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与理论提升至关重要。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确保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稳定发展。
在“国家治理高峰论坛2020城市安全管理峰会”单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岳清瑞,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一级巡视员于立志,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宏永,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彦良,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徐赵东等知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
于立志谈到,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鲜明印记,所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可称之为“人心工程”。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对于落实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社会安全保障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保障。
岳清瑞认为,城市安全不仅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城市发展越发达,面临的安全挑战越大,一旦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就更大。建筑与基础设施安全及工程诊治是城市安全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探索新架构,建立新模式,发展新格局,共建全场景的智慧共治全周期安全。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重要一环。在高峰对话等环节,与会嘉宾分别围绕“新基建、新城建,新使命、新发展”“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融合政产学研,筑牢城市安全屏障”等议题展开对话交流,为新形势下做好国家公共安全保障、推动城市安全治理建言献策。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安全基础总体薄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要在学习和思考中深化认识,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全力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奋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