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概况
自今年7月14日以来,淮河流域出现3次强降雨过程,流域累积面雨量170ml,较常年同期偏多89%,尤其是淮河中游地区降雨达193ml。受强降雨影响,淮河7月17日出现2020年第1号洪水。7月20日8点,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I级响应,8点31分王家坝开启闸门分洪,并联合调度响洪甸、梅山、佛子岭等骨干水库和蒙洼等8处行蓄洪区调控洪水。
截至27日18时,淮河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已达19天,干支流和行蓄洪区堤防出现多处险情,但水位在缓慢回落,王家坝站目前水位28.15m(超警0.65m)。为了了解目前淮河中游地区的灾情状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带一路’重特大气象水文灾害协同监测应急响应示范”课题组,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淮河中游降雨危险性和洪涝灾情监测评估。
02
7月25日-7月27日降雨危险性分析
暴雨危险性分析采用北京时间7月25日-7月27日“GPM-IMERG与葵花8号融合数据”(时间分辨率为0.5h、空间分辨率为0.02°),并结合孕灾环境数据进行计算。
7月25日-7月27日淮河流域暴雨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北,包括安徽东北部、江苏北部及山东东南部等地区的危险性均较高。
03
7月27日洪涝灾情遥感监测与分析
洪涝灾情监测数据采用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11分的欧空局哨兵1A雷达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0m)。同时,获取了7月15日的哨兵1A雷达卫星数据作为灾前对比数据,并与7月20日部分地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01
洪涝灾情遥感监测
通过对所获取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淹没信息提取,并与15日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淮河流域中游地区洪涝灾情严重。
由于持续洪水影响,27日淮河中游干流河道水面较之前(15日)明显变宽,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淮河中游干流河道两侧由于行蓄洪区的启用受灾严重。另外城西湖、城东湖以及瓦埠湖周边地区以及淠河、东淝河沿岸两侧受灾严重。
与7月20日淮河监测结果对比(两期影像重叠地区):除邱家湖和姜唐湖由于24日行洪,水体面积变化比较大之外,城东湖南部水体面积增加明显,其他地区水体面积变化不大。
02
洪涝灾情遥感评估
根据遥感图像覆盖范围统计,评估范围内安徽地区淹没总面积为865.67km2,江苏1802.69km2;主要淹没土地类型为耕地,安徽境内约823.32km2,江苏境内约1695.55km2,大部分为行洪区采用后的淹没耕地;安徽境内受淹道路约6.5km,江苏境内受淹道路约12.9km。
03
行蓄洪区监测与分析
为防御淮河洪水,7月24日淮河干流沿线先后启用了蒙洼、南润段、邱家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姜唐湖、董峰湖和荆山湖等八个行蓄洪区。从15日和27日影像对比可以看出,监测范围内除蒙洼蓄洪区外(不在影像范围内),南润段、邱家湖等其他7个已启用行洪区过水面积清晰可见(如图4所示),工程运行前后水面面积变化明显。另外,城东湖、城西湖、瓦埠湖水体面积变化明显。
04
关注与建议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降雨预报结果,得到7月28日-30日预报降雨量分布图。以28日0点为基准,淮河流域未来三天,强降雨出现在鲁豫皖交界地区及江苏东南地区,局部地区雨情严重,如河南商丘、安徽亳州、山东济宁、江苏盐城、南通等市,累积降雨量超过100mm。
安徽西北部、江苏南部等地区因累积雨量大、强降雨区域叠加,做好雨情、汛情监测,加强中小河流洪水和城乡内涝等灾害的联防联控,防范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目前淮河流域蓄滞洪区的启用,极大减轻了淮河中游防洪压力,需持续加强对淮河干流各行蓄洪区应用和堤防的巡查防守,确保防洪安全。